搜索| 简体| 繁体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邮箱 电脑版 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文汇报:提升兴趣加强支援 顺利开展公民科教育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21-09-03

  新学年“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取代高中通识教育科,9月2日多间学校开始教授公民科第一课。开设公民科是香港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对引导学生建立正面价值观、正确认识“一国两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对公民科充满期待、抱有信心。学校、教师、学生应乐观对待公民科教学,积极探索提升学习兴趣、有利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身份的认同,做对国家和香港负责的守法公民;教育部门亦应尽快提供全面完备的教材及加强支援,引入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公民科教育事半功倍,培养更多建设国家和香港的未来栋梁之才。

  通识科以所谓着重“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结果导致学生是非对错判断混乱;更甚的是,由于教协及其成员长期把持通识科教学,刻意选用偏颇片面的教材,一味向学生灌输有关“一国两制”、国家制度、发展成就的负面资讯,更鼓吹“港独”思潮,完全背离通识科的初衷,令通识科沦为误导学生、影响“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乱源之一。社会各界要求改革通识科的诉求日益高涨。

  如今,公民科取代通识科,并非只是学科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课程教学方向和内容都发生重大改变。公民科的目的明确直接,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香港和国家有清晰理性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消除通识科造成的错误理念。公民科取代通识科,令香港公民教育由乱及治、正本清源。

  有资深教育界人士指出,公民科引导学生学习“‘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个主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国家息息相关,了解国家情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植根中华文化、兼具世界视野的公民素养。透过公民科教学,不仅可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香港社会运作的知识,更可增进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情感,相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将有更美好未来,学生对个人、香港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公民科教学对学生、学校乃至香港发展都有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是教育重回正轨的好开始,社会各界都应珍惜机会,共同支持公民科顺利开展,做好学生的国民教育工作。

  由于公民科是新科目,正式的公民科课本料明年始出版,尽管教育局已提供多份官方教材,但各校使用官方教材有差异,有学校采用坊间教科书,以官方教材为辅,不少教师反映,预备教材是公民科教学亟待解决的困难。因此,教育局有责任为公民科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引,提供更多教学资源、评估示例,让师生尽快掌握公民科的课程要求,以提高教师以至各界对公民科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压力。

  公民科教学其实是人心工作,应务求生动活泼、提升学习兴趣。有教师建议,将以小故事、历史事迹等形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的由来、掌握要点。9月3日,“天宫”航天员会与香港青少年“天地对话” ,吸引大批中小学生参与。这些多元化、双向互动的活动,正是润物无声的良好公民教育,让学生学习坚毅刻苦、为国家奉献的高尚情操,更为国家科技进步引以为荣,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公民科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相信会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为促进人心回归、确保“一国两制”持续成功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5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