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阎惠昌:让中国民乐跨界交响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23-09-18

  9月15日晚,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香港中乐团第47乐季的首场音乐会《月满长生殿》即将开场。

  灯光渐暗,音乐未起。“好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站在指挥台上的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朗声说道。这是他的第一句台词,也是全剧的开场。在这场由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艺术家共同出演的昆曲与民乐的音乐对话中,他既是真正的指挥,也扮演了其中的“指挥”角色。

  一脑两用,左右手各干各的,这是阎惠昌在读大学指挥专业时已经训练过的。而今,69岁的他要训练一脑三用,一边指挥一边讲台词。

  难吗?难!他一笑。

  从黄土高原到维港之畔,阎惠昌的人生从来都是迎难而上。

  跨界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月满长生殿》用当代审美思维叩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新地采用音乐剧场的形式,将古老昆曲的表演艺术与大型民乐团的现场演奏融合,戏中有乐、乐中有戏,给观众带来跨界交响的视听新感受。

  “跨界”对阎惠昌并不新鲜。从1997年6月担任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伊始,他就立志“不拘一格,自成一格”,始终站在民乐界的前沿,积极探索与不同界别互动,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中乐团与多种艺术门类合作的大胆尝试。

  比如在音乐会中引入诗词书画元素,音乐与文学经典名著对话,在茶文化和插花艺术中赏乐,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和美声同台……充满奇思妙想的各种跨界探索,让香港中乐团影响力不断“出圈”,成为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

  “跨界不是重点。你本身东西不做好,跨界就毫无价值。”阎惠昌说,乐团在坚持以民乐为核心的前提下,放眼世界,“通过跨文化跨媒介的融合来拓展艺术表现力,让更多的中外观众了解和喜爱我们中国民族音乐。”

  今年3月,在海内外众多艺术家同台竞技的香港艺术节上,香港中乐团的《火星上的虎度门》大获成功。“虎度门”是粤剧舞台两侧供演员出入的台口,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把“虎度门”融入火星场景,运用多媒体手段配合科技感十足的舞台特效,让古老的粤剧“穿越未来”,在太空中唱响。

  “跨界跨到了外星球。”阎惠昌笑道,演出后他收到不少观众反馈,“没想到传统戏曲还能被赋予这样的科幻色彩,而且毫不违和,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艳。”

  传承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参加《月满长生殿》的彩排(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阎惠昌在陕西农村长大。每逢节日,村子里都有戏班子来演出,一场戏里歌舞、表演、乐队等元素俱全,给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此后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中,他多次到祖国各地采风,无论是亲身探访有“唐宋遗音”之称的潮州音乐,还是现场聆听刚直高亢的华阴老腔,每一次都让他慨叹中国民间音乐的丰饶浩大。

  “民间音乐包括戏曲、器乐、说唱、歌舞等,非常丰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第一大类。”在阎惠昌看来,这正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我国幅员辽阔,加上地域分隔导致不同地区的不同乐种风格差异很大,在挖掘、展示和传承传统音乐方面,民乐大有可为。”

  自2007年起,香港中乐团与香港艺术节共同创办“乐旅中国”系列,每年都推出多首作品,展现中国丰富多样的音乐地貌。香港中乐团是大型民乐管弦乐团,但专门保留了吹打音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多个民间音乐小组,在每年委约创作的作品和音乐会的曲目设计中,传统音乐都要占到一定比例。

  “中国传统音乐是无价之宝,我们有责任好好守护和传承,并尽最大努力加以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阎惠昌说。

  香港中乐团邀请太极大师一起合作过一场名为《极》的太极舞蹈音乐会,以音乐、舞蹈、太极结合的方式,从“开天辟地”讲到“天人合一”,令人耳目一新。这场音乐会的创意来自阎惠昌。“《极》阐述的是一套很完整的中国人的宇宙观,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听、可视、可感,这是我们想做的。”

  2019年7月,特区政府颁给阎惠昌银紫荆星章,表彰他多年来致力推动香港文化艺术发展。

  共融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与记者交流(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到香港任职后的头几年,他一直在思考香港中乐团的定位。香港是一个中西荟萃的国际大都市,中乐团一方面背靠祖国,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面向世界,要像这个城市一样国际化,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平台。

  阎惠昌曾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多年,也曾执棒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大型乐团,这样的跨文化经历,让他有更为开阔的世界观。他经常率领香港中乐团“走出去”,应邀到世界各地知名艺术节献演,加强交流,拓展视野。

  200多年前,欧洲传教士将一件古老的中国乐器笙带去西方,这是世界“自由簧”乐器的鼻祖。此后欧洲仿照笙的簧片原理,改进了西洋“乐器之王”管风琴,还陆续发明出手风琴、口琴等“簧类”乐器。

  “这很有意思,一方面让我们为自己的文化自豪,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文化的发展需要开放和共融。”阎惠昌说。香港中乐团以此为创意出发点,打造了笙、古琴等中国古代乐器与西方管风琴的一系列音乐对话。

  这次的新乐季推出了古老编钟与管风琴的对话新作《钟簧龢鸣》。阎惠昌说,“‘龢’与‘和’字同音,常为通用。‘龢’像一排竹管乐器吹出不同声部,具有和谐共振的寓意,这样的作品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寄托了我们对文化共融的期待。”

  上世纪80年代初,阎惠昌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选择了民乐指挥作为主修方向。经过数十年的耕耘,阎惠昌如今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

  “我在陕西这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长大,此生能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为中国民乐发展做一些探索和贡献,这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荣幸。”阎惠昌说。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