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5年|资深媒体人刘卫兵:天雨“洗尘”迎回归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22-06-23

姓名:刘卫兵 年龄:55岁 1997年职业:新华社摄影记者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秒,香港回归祖国。刘卫兵按动快门,记录下当时设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倒计时牌。(受访者供图)

  “距香港回归还有两三年时间,我就开始关注北京的迎回归活动,拍摄了大量照片,总想为回归做点事。那时的经历至今难忘。”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刘卫兵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6月30日天安门广场上那场突如其来的小雨,“那天我一早出门采访,本来天气好好的,下午刚到天安门广场就下起了小雨,很多人都淋着雨在倒计时牌前留影。后来雨停了,人们鲜艳的衣服和欢快的身影映照在积水中,特别美……”

  在30多年摄影职业生涯中,刘卫兵长期在新华社从事时政摄影采访,被同行称为“中南海摄影师”、“红色摄影师”,他的工作就是用镜头记录下各国政要及宏大隆重的场景,香港回归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不例外。

  想到香港要“回家”心情畅快

  6月30日下午,他带着相机,赶赴天安门广场。原本晌晴的天,突然乌云密布,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像是在为即将回家的香港“洗尘”。刘卫兵说,华灯初上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巨型标语牌上,红底白字“庆祝香港回归”6个大字耀眼夺目。来参加当晚大型联欢活动的各界民众聚集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我当时也非常激动、兴奋,到处跑着拍着。”他说,“看着国人欢喜的样子,我的思绪飘得很远,想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想到了香港就要回家,那一刻心里特别畅快。”傍晚刘卫兵赶回单位发走第一批图片后,又赶回广场。

  距离7月1日零时还有10秒钟时,广场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活动,开始齐声倒数:“十、九、八……三、二、一!”随着倒计时牌上的数字闪动成“零”,天安门广场上民众沸腾了,呐喊声、欢呼声、鼓掌声,山呼海啸一般。粗犷的西北腰鼓,欢快的东北大秧歌,还有人伴着悠扬的旋律跳起交谊舞。璀璨的烟花随着轰响绽放在半空,照亮了整个广场和城楼,夜空也因此流光溢彩,绚丽多姿。他说:“我按捺不住兴奋,不停地按动快门。镜头中,几十位学生打出欢呼胜利的手势,身穿五彩服装的小孩子挥舞着小手使劲地往上蹦,烟花映照在他们笑脸上,被快门定格成了永恒。”

  大场合细观察拍下经典瞬间

  刘卫兵因工作与香港结缘是在1995年。“那是4月,我出差第一次去,香港的繁华吸引了我,高楼林立、街市喧嚣、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特别是夜晚,维多利亚湾霓虹灯闪烁夺目,一派现代化大都市的繁荣。”他回忆说,那时的大巴、叮叮车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广告,街头上随处可见市民打着行动电话来去匆匆。

  刘卫兵有一张非常出名的摄影作品,记录的是周南、霍英东、李嘉诚三位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不约而同地将手搭在椅背上看演出。那是1995年底,预委会在北京闭幕并开始筹备回归工作。刘卫兵说,那天晚上他去港澳中心采访预委会闭幕晚宴。饭后观看文艺表演时,他发现坐在中间位置的周南、霍英东、李嘉诚三位委员不约而同地将手搭在椅背上看演出,姿势和神态很特别,于是他按下快门,便有了这张《面向97》。在刘卫兵看来,委员们的脸上带着微笑,却难掩疲惫,面对越来越近的回归脚步,身兼重任的他们很难完全放松,这张照片记录下了他们在香港回归前复杂情感的瞬间。后来这张照片还获得摄影大赛的特等奖。

  最爱漫步到山顶眺望港岛天际线

  香港回归后,刘卫兵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被派驻新华社香港分社,也是他真正开始熟悉香港的时候。那时的他最喜欢沿着摩理臣山道爬到太平山顶眺望,望着港岛上绵延起伏的摩天大厦、静静的维多利亚港,任思绪自由飞翔。“我还喜欢坐‘叮叮车’听着‘叮当、叮当’的铃声;喜欢‘天星小轮’和‘呜、呜’的汽笛,那一刻好像在穿越历史、现在和未来,感觉很奇妙。”他说。

  此后刘卫兵又分别在香港回归5周年、10周年、15周年三度赴港,还专门携家人在香港度过2013年的春节。刘卫兵说,20多年的来来往往,自己有幸见证了香港的变迁,对那里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我一直很喜欢《东方之珠》这首歌,希望香港的风采浪漫依然,永远是我心中那座美丽的大都市。”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5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