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两城深度融合 用“创新”续写“春天的故事”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 2022-06-06

  “两年时间能做出一款芯片就了不得了,深圳智芯却做出多款,不愧是深圳速度。”在河套国创中心5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沈八中参观完深圳智芯芯片研发试验中心后,由衷地很感慨,并表示非常期待双方未来的合作。

  从传统的保税物流区到“深港融合试验田”再到“科研资源新高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日新月异。这里已然成为备受香港青年青睐的创新创业基地,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承载逾百高端科研项目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深港协同不断深化,“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融合发展

  6月,深圳雨水充沛,深圳河进入丰水期。站在河套国创中心8楼楼顶俯瞰,深圳河宽也不过数米,对岸便是香港。

  因一河之隔,深圳和香港分隔两岸;又因一衣带水,两岸水乳交融、携手并进。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推动合作区建设,为河套建设按下“加速键”。

  潮起湾区,千帆竞发。

  市花路32号,工地热火朝天,机器轰鸣。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一派繁忙景象,年内将建成投入运营。这是深港两地政府签署的“一区两园”合作安排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国首个由港方运营主导的园区。其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未来将设立“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大湾区创科快线”以及“国际孵化器”等,为有志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业务的香港机构及企业提供“一站式”落户发展平台。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位于深港协同创新中心19、21层,是向香港青年来深创业提供孵化加速平台。目前工场已培育23家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21家,比例达91%;产生知识产权203项,其中无创血糖监测、雾霾穿透视觉系统、EDA自动化工具等技术在专项领域解决了“卡脖子”问题;6个团队产值从零迈入千万元级,企业获得融资共2.775亿人民币,获得国家众创空间认定,创造了“福田速度”,为香港青年来深创业提供先行示范样板。

  5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批量供给,140余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香港5所高校、8家港澳知名仲裁机构在此布局;关地一体政务大厅“e站通”投入使用,深港跨境车辆业务、商事登记等超过557个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一系列发展数据令人瞩目。

  一河之隔,对岸的香港是金融之都,此岸的深圳是创新之城,两个庞大的城市经济体距离如此之近,在世界上都很少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教授说:“深港两城的深度融合,一定能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一座科创新城冉冉升起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点两廊”架构中的科技创新极点之一。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

  沈向洋院士领衔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团队仅成立一年就发布了“封神榜大模型”“ReadPaper 论文阅读平台”“BIOS 医疗知识图谱”“墨群 KaaS 区块链服务平台”“安全协处理器 SPU”“FinRL Meta”等六大科研产品。

  深圳智芯成立两年来,研发出开明、洞阳两个系列新产品线。深圳智芯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祥告诉记者,开阳、洞明这两个产品线的名称取自北斗星宿,正是承载了全体智芯人的希望——让我国芯片产业更加“芯”光灿烂。据悉,仅开阳一个系列,深圳智芯便正在研发和规划近十款产品,将继续向着芯片研发的“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聚焦“三大领域”,逾百高端科研项目落地,包括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打造“六大集群”,“量子谷”、“湾区芯谷”、能源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香港高校项目实现集群发展,已对接和引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5所高校牵头的高端科研项目;集聚国际国内重大科研设施,引入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搭建产业承载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两大平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

  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高端科创资源快速形成,140余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速构建。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南海潮涌,东方风来。如何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战略机遇,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答案是“创新”。

  2020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提出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财政支持体系等7个方面22条措施支持深圳园区建设。

  “务必坚持创新制胜,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被列入2022年度福田区十大重要改革事项。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期间,谈到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部署,党代表黄伟表示,将抓好选题揭榜机制、项目经理机制、项目评审机制、项目评估与淘汰机制、政企联动机制等“六大创新机制”的建设,把“六大创新机制”用于已经形成的140多个重大创新载体,让这些新载体、新机制释放新活力,为福田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

  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事务署面向科技企业征集重大基础科学及工程技术问题,后续将甄选出的优质选题、公开发榜,由企业进行“揭榜挂帅”。

  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福田瞄准机遇,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合作区深圳园区,出台一系列聚焦科研创新的支持政策,从资金、空间、人才等方面为科研机构保驾护航,支撑科创资源快速集聚。组建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和东翼-1等重大项目。通过“租、购、改、建”四措并举,整备5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投入使用,老旧的仓库、厂房快速转化为批量释放的优质专业化科研空间,率先承载高端科创资源入驻,传统的保税区焕发了科技创新的新生命。

  “一区两园”携手共进、“一河两岸”大干快上。静静流淌的深圳河,穿过历史的光影,见证着“春天的故事”在这里慢慢铺开。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5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