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香港抗疫是全社会必须参与的系统工程

来源: 紫荆          发布时间: 2022-03-04

  3月3日,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港接受紫荆杂志特约记者秦玥采访时表示,当前最优先的抗疫工作,是努力减少感染,减少发病,减少重症,特别是减少死亡。降低病死率对稳定社会、稳定民心非常重要。死亡患者中的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很低,要尽快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他认为,这是一场全社会广泛动员的人民战争,是个全社会必须参与的系统工程。对此要有信心,不要过分焦虑。他指出,目前重要的是如何快速强化部门协同与领导组织体系的应急状态,强化信息系统处理疫情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有效联动基础上进行研判,从而把一些过去的经验,以及现在要采取的方案切实落地。他表示,最终决策要靠香港特区政府,中央专家组有责任也有决心,尽最大可能结合香港实际,和香港专家一道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梁万年

  紫荆杂志: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专家组这几天的工作情况?

  梁万年:我们来了以后到今天为止是三天半,首先是和我们第一批、第二批的专家在抵达的当天晚上开会,交流情况,进一步的明确工作任务。第二天我们就和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署、医院管理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交流,紧接著和公共卫生系统、医院管理局系统的专家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另外我们和香港社会福利署的有关管理人员和专家也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同时我们和香港有关的公共卫生、临床学、病理学的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比如说香港大学的梁卓伟教授、袁国勇教授,还有许树昌教授、以及一些临床的教授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沟通。

  在这几天的工作中,我们的着力点主要是了解情况:包括香港整个疫情的态势,香港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和落地情况,特别是在医疗救助这一块的布局、资源以及医疗系统的应对情况等,围绕著数据的一些分析和研判,围绕著一些措施的组合和落实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紫荆杂志:按照您的观察,香港当前最重要的抗疫工作是什么?

  梁万年:防控措施的实施要依据疫情的形势以及发展态势的分析。其实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在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控制疫情,竭尽全力来保障香港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维护香港大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阶段具体而言,其实我们来的时间还短,如果结合内地的一些抗疫经验和体会,再结合香港有关部门、特别是专家的交流和讨论,我们感觉到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应该放在:努力地减少感染,减少发病;要努力地减少重症,特别是努力减少死亡这方面,要作为当前最优先的抗疫工作。当然其他行之有效的社会和公共卫生措施仍然要坚持。

  因为在减少感染或者发病,减少重症和减少死亡的当前阶段性目标或是重点的优先目标方面,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突出重点,比如说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机构,来明确一系列的重点任务。

  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和香港的有关专家进一步明确,看看哪些是立即必须要做的,做的越快越好,做的范围和覆盖面是多大?怎么来评价这个措施落地?以便形成从理念到落实、再到行动的一些具体方案。

  我举一个例子,现在香港整体死亡病人数在增加,我们也在和香港的专家、有关部门,比如医管局、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进行深度分析,分析这些死亡病人的分布情况到底是什么样?是哪个年龄段?在什么样的区域?在什么样的机构?这些病人的基本情况如何?比如说过去有没有既往病史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死亡病人有一些特征,围绕著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再进一步识别导致死亡病例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当中有哪些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管理,我们的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那么在这方面就要发力。

  比如我们用八百多宗的死亡病例数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就可以看到当中近94%的病例是60岁以上的老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是在安老院中发生的,特别是8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人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香港老年人主要分布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养老院居住,另外一个是在家庭。如何针对这两类人群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或者可接受又有效的办法,是非常重要的考虑。

  比如说我们讨论时候也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死亡的老年人中疫苗接种的比例总体是低的,和整个香港市民的接种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而科学上已经证明了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是有效的,怎么尽快把老年人疫苗接种的覆盖率提上来,我认为是当前的重点之重。

  还有导致养老院老年人感染到发展成重症和死亡的一个很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这一块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怎么防止通过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感染,把感染引入相对封闭的老年弱势群体,如何强化管理措施,这一块需要进一步来发力。

  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得病后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可能一上来就是重症,有的可能诊断后感觉病症不是太重,可能很轻,但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而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的基础性疾病的比例占比还比较高。

  因为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我们香港市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在全球国家和地区当中是排在第一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老年人必然是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高危人群。对这些人群我们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加强管理,我们更早、更快的来发现有可能转为重症的这些人群又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2020年抗击武汉疫情,包括后来陆续发生的数十起的聚集性疫情当中,内地在这方面做了积累的经验。 我想在这一点上,可以供香港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死亡问题上可以提供参考。

  紫荆杂志:您刚才在开头介绍工作的时候也讲到防疫工作要突出重点,包括划定重点区域,根据您的观察,现在香港有哪些区域必须要重点防护好?

  梁万年:在重点区域方面,我刚才也提到了安老院,包括残障人员的一些服务机构,包括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等,这些人群相对封闭,又比较聚集,这一块应该做为一个重点。

  另外医院一定要强化分诊,把急诊和住院要有效的分开,对病人要实行有效的甄别,要实行有效的管理,对住院病人要采取严格的措施,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因为这个医院的住院患者他往往都是弱势人群,很容易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的一些感染,而感染后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另外一些保证香港这个城市正常运行的机构和场所也应该要做好。比如说香港称之为纪律部队的系统,比如供水、供电、供气,就是城市和市民正常生活运行保障的这些部门和场所,应该予以重点的关注和防护。另外现在香港在分级诊疗方面也设立了一些社区隔离设施和社区治疗设施,在这些设施上要加强重点的防控。怎么保证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要防止进一步的不良情况的出现。当然,香港的情况我也不是完全很清楚,可能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划定哪些是重点的场所和机构,要有更多的关注。关注的核心就是要把场所的风险识别出来,然后根据这个风险看是不是有相应的措施和对抗,如果有的话是不是足以能够控制这种风险。如果不行的话,该怎么采取措施使这种风险能够控制,这需要有相应的、可操作的预案,并且确实能够落地。在当前疫情快速上升的阶段,我想这些是必须要尽快落实到位的。

梁万年表示,市民本身是抗疫的主力军,因为有广大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够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

  紫荆杂志:您刚提到香港疫情急速上升,我们知道这几天个案都是达到五万多宗,市民难免心里面会有一些恐慌,如果想要稳定社会、稳定人心话,请问您有什么建议?普通市民大众又该如何做好防护?

  梁万年:是的,我来了这几天以后,我们专家小组的成员们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这次香港抗击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其实是全社会在广泛动员的一场人民战争。从香港特区政府到相关部门,到一些具体的机构和单位,尤其我们广大的老百姓,都非常广泛积极地参与到这场抗疫斗争当中,所以我说它是一种系统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因为我们坐车,去开会和专家交流,和部门交流,落地去考察的时候,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个行人几乎都戴上了口罩。这一点足以说明我们香港老百姓的参与度。市民本身是抗疫的主力军,因为有广大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打一场人民战争,我们才能够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这是我的一个深刻的感受。

  同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说疫情现在还处于快速的变化上升阶段,但是必定我们对于这种疾病、对于这种病毒的认识也在深化。香港有比较好的医疗资源条件,香港城市的治理和管理能力也比较好,尤其是有中央的坚定支持,有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团结一心,再加上我们老百姓主动做抗疫的一份子,比如说戴口罩,通风、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在香港已经落实的很好。香港市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是很好的,我们应该有信心,不要过分焦虑。但是我也可以理解疫情毕竟在上升,大家都在期盼能够早日结束疫情,它毕竟不是一种大号流感,它会导致一定的重症甚至是死亡。所以大家都有点担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同时我也很欣慰的看到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署,包括卫生防疫中心和医管局等这些专业部门都在陆续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市民来传递防控的知识技能,包括对这种疾病的的认识。我来的时候看电视等媒体,介绍的都很详细,我想通过这种教育来让老百姓不要过度焦虑,但是也不能麻痺大意。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还是快的,它的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在被感染以后,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病的患者,它的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并不是同于一般的流感的水平,所以也不要麻痺大意。

  总的来说,我们要树立信心,我们人类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香港肯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冠病毒。所以信心是当前最需要的,有了信心,我们各方团结一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各自的职责,形成强大的合力,我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紫荆杂志:也想请您分享一下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内地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给香港的?

  梁万年:我举个例, 2020年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那时我们对新冠病毒这个疾病的认识有很多未知,也是有大量的病人出现。在大量病人出现以后,那个时候我们还不像现在能够知道这种疾病可以有大量的隐形感染,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轻症的。因为在早期的时候,还没有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就像现在的核酸检测。一开始以为这种疾病可能主要是肺炎的表现,肺炎的病人重症甚至是微重症比较多,如果加上医疗资源准备的不充分,就很容易导致死亡。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它?后来就出现了通过实践和专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四集中”,对一些重症的病人和危重症的病人叫“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病人、集中收治” ,这个“四集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建立定点的新冠肺炎病人的收治医院,把这些重症和危重症的患者集中到这个医院,然后用最优质的资源包括我们的医生、护士来进行治疗。那么取得的效果也看的出来:早期病死率比较高,通过“四集中”的实施,很快病死率就大幅度的下降。只要尽量降低病死率的话,我想对稳定社会、稳定老百姓的民心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援港青衣方舱医院已接收入住患者

  大量的轻症病人我们就放到方舱医院,方舱我们也仍然有医务人员在进行管理。比如说通过中医药方法来治疗,通过心理安慰,甚至通过运动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恐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目的是尽量令轻症患者康复,尽快出院。方舱在香港相当于社区治疗设施,我们也有义务要密切关注一些有可能从轻症转为重症的高危人群。我们也设立了一些评估表,比如轻症具备了哪些因素以后,变成重症的危险度会大幅度增加;比如说年龄问题、基础病的问题、血氧饱和度的问题、以往的一些治疗情况等等。把这些因素由医护进行一对一不定期和定期的判断和分析,及早把有可能成为重症和危重的高危病人筛出来,提前给予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所以这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实际上是最重要的是两点,一点是“四个集中”,对重症和非重症患者进行四个集中的关爱和治疗。第二点采取措施来预防轻症变成重症,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就如同我们预防感染一样,如果我们把这种原则尽早放在轻症病人上面,来预防其发展成为重症,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很高兴知道香港特区政府包括有关部门建立了相应设施,如果今后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能把我们在武汉、在内地的这些经验供衔接和参考,可能会有一些意义。

  紫荆杂志:专家们这几天开了很多会,也考察了香港很多地方,目前为止有没有为香港定下一个具体的短期目标?香港的人口密集,医院压力也大,香港能做到这些目标吗?

  梁万年:非常感谢你这个问题,现在明确的是我们专家组一行五人,加上早期来的第一批流行医学专家组四人,我们的任务是协助和指导香港特区政府进行抗疫。具体来看实际上我们是有三个阶段的任务。

  第一个阶段我们要首先了解情况,包括疫情的情况,包括防控和治疗的情况。我们现在还处在第一阶段。所以我们这几天紧锣密鼓地做工作,尽快了解香港的情况。香港的抗疫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问题,还有法律、社会、人文、一些习惯等情况,包括整个资源,不仅仅是医疗资源,我们都要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现在是处在这个阶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进一步和香港专家来进行共同分析,我们现在处在疫情的什么状态?这个疫情今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

  把疫情的现状态势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做一个共同分析和研究,能够形成最大共识,这样是为我们在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制定抗疫政策的时候,能够提供有效的循证的科学依据。所以这两天包括今天上午,我们又和香港大学的梁卓伟教授及他的团队,包括卫生防护中心的专家,我们一同把他所研究的情况,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专家团队对香港疫情的预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情况摸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再进入“该如何介绍一下内地的做法”,供香港特区政府来借鉴。在我们大家对于香港疫情的研判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结合香港的实际,和香港专家一道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最终的决策是靠香港特区政府,他们是主体责任,但我们有责任也有决心,和香港的专家、和香港的卫生健康系统包括卫生署,食卫局、医管局这一套系统,和他们一道来共同研究,共同提出建议。

  我现在无法回答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前面所讲的是我们专家组来了以后的一些初步感受,通过这种感受和进入现场的考察,我们再和专家部门深入讨论和分析,总会找到最关注的一些最有效能控制疫情、能挽救生命、减少死亡的措施。

  紫荆杂志:您对香港战胜疫情有没有信心?香港短期内能够很快地控制疫情吗?

  梁万年:首先肯定是有很大的信心。因为我刚才说了,香港有比较好的基础,不论是我们香港市民整个的素质特别是健康素养水平,还是香港医疗卫生的条件和基础,同时香港也有经验,香港也经历了SARS、禽流感,包括登革热等一系列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考验。其实我在内地工作的时候,原来在卫生部做应急办主任,我和香港有著紧密的联系,内地的卫生应急系统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每年都送他们到香港来学习香港的经验,比如香港怎么做预案的;香港遇到突发事件后是如何做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来发布信息等等。

  所以香港有一批专家有比较好的经验,也有实战的基础,再加上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强的领导,尤其我来以后有个感受,部门之间合作很紧密,所以我认为香港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来之前我有信心,来了以后更进一步增强信心。当然光有信心是不行的,如何把我们一些过去的经验,把我们现在所要采取的一些方案切实落地,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问题。光说我要做这个事,那谁能保证有质量地做下去?什么时间把这个事情落地?这需要强有力地执行,是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面对这个重大的传染病疫情,在这种应急状态下,部门的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公共卫生措施和社会干预措施的出台,不是哪一个部门要单独做就能够有效实行。我刚才说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关注、都必须参与的一项的系统工程。如何强化部门的协同,强化我们领导组织体系的应急状态,要快,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要真正做好有效的协同、快速使我们的措施和策略落地,信息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决策,所有执行好坏的评估都要靠数据说话,香港有这个基础,这里信息化水平是很高的,如何把散落在不同系统和部门的信息,尤其是疫情信息进行有效的联动,然后再发挥香港的专家优势。香港有一大批优秀的公共卫生和临床专家,包括临床基础的专家。基于信息进行研判分析,我想这个联动显得非常重要,是保证信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9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