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揽才 香港厚植创科土壤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 2020-10-26

  “香港近年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本届特区政府已投放超过1000亿港元在创科领域。”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日前在受访时,充分肯定创新科技对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推动大湾区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过程中,香港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何厚植香港的创科土壤?业界普遍认为,首要一条是培育和吸引人才,这也是香港现今和未来创科发展的重点。

 

  积极创造条件

  “培育、吸纳及保留人才,是香港创业界蓬勃发展的关键要素。”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深知培育人才的重要性,今年他们成立“香港科技园创科学院”,为香港培育创科“后浪”。黄克强介绍,创客学院首个重点项目“明日创科领袖培育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自7月份公开招募学员后,共收到超过600份来自香港及海外的申请,最后选出8名顶尖学员,享有26个精选业内实习培训和全职工作。

  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杨朗庭在入围计划前,曾尝试寻找与药物开发临床研究有关的工作,发现并不容易。恰好创科学院主要栽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生物医疗科技、数据及智慧城市、金融科技4大领域年轻人才,他入围后顺利获得优质实习及工作机会,未来期待发挥所学知识,实践理想。“希望通过这项计划,年轻人能看见创科行业的良好前景及机遇,从而吸引他们投身创科业,也助力香港提升在国际创科界的竞争力。”香港科技园公司首席商务总监徐建表示。

  香港特区政府也采取了相关举措,包括推出“研究人才库”计划,资助创科机构聘用香港本地高校毕业的人才等,以鼓励年轻人投身创科行业。“年轻人是香港未来创科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一定要让他们有机会顺利进入职场,获得足够经验,在创科领域发光发亮。”薛永恒说。

  吸引各方人才

  除了培育本地科研人才,香港也重视吸引内地和海外人才。“香港拥有良好的基础研究土壤,又是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可以在吸引内地和海外人才来大湾区服务方面作贡献,这将是香港未来几年创科方面发展重点。”薛永恒认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享有“一国”之利,而“两制”则让香港维持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有利于吸引内地和海外人才。

  早在2006年,香港已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成功吸引不少各行各业的专家。而2018年更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目前已吸引超过百位来自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金融科技、材料科学、生物医疗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香港特区政府还创建了3个“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凭借香港多所大学的科研能力、与海内外的良好合作关系,吸引世界各地的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落户香港,与香港高校合作从事医疗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效果理想。

  “香港面积很小,无论是人口或自然资源,先天条件不算好。受到这么多限制,香港仍能维持高度竞争力,人才是最重要的关键。”香港浸会大学人力资源策略及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伟光认为,在育才揽才方面,主要靠香港公营部门、企业和公会三方携手合作。

  对接湾区市场

  在特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过去几年,香港创科发展势头良好,创科公司数量和相关行业就业人数都显著增加。据了解,2014至2018年间,香港创科企业数量增长2至3倍,创科就业人数增长4至5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为香港带来了更多机遇。

  然而,市场规模较小,地价和租金昂贵,人力市场也不够全面,这是香港在创科方面的弱项。薛永恒认为,香港需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例如深圳、东莞等在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方面有丰富经验和能力,香港研发的产品可对接这些城市的产能和市场。尤其现在世界经济热点正逐渐由西转向东,香港可以借机重新部署,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和东盟等市场。

  “大湾区内地城市经济发展强劲,尤其创科和先进制造业充满活力,这些都将为香港下一轮发展提供市场。”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

  至于来自疫情的冲击,薛永恒认为,当中有“危”也有“机”。“我们用了很多香港本地研发的科技来抗疫,例如可追踪居家检疫是否有效落实的电子手环,以及可反复使用的口罩和家具抗疫涂层等。”他说,这些产品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在实际生活中为市民提供帮助,也使得香港研发的产品有机会进入香港本地市场,乃至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区市场。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5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