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文化 参与其中——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的夏日精彩

来源: 紫荆网          发布时间: 2019-07-10

2019年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全体成员合影

  “观看亚洲文明展请上楼至北2、北3展厅……”“您好,欢迎填写问卷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张乐儿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服务部实习,原本不擅与陌生人沟通的她越来越感受到国博观众的热心和友善。6月10日,张乐儿与其他129名港澳大学生参与的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开启。他们被分配到北京和上海两地的34所文博机构,进行为期五周的实习。感知文化并参与其中,这个夏天,对他们来说分外精彩!

  “每一份工作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的高彤,在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实习。实习第一天,部门老师给小学生们讲解纺织历史和古人编织技巧,高彤在一旁担当小助手。老师让她给小朋友派发纺织物料,并尝试指导纺织手工。看着小朋友们由最初的鸡手鸭脚到逐渐掌握技巧,最后拿着自己的小小纺织品欢呼雀跃地离开,高彤感到,一座博物馆的伟大不仅在于藏品和展示,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这次体验让我眼界大开,深深感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成功。”

  “每一份工作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是澳门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龚钰涵对实习工作的最深感受,她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负责检票。在她看来,这份简单工作其实需要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既要看票面上的剧目、地点、时间、座位号,也要看观众是否将食品饮料等不准带入场的东西拿在手上,同时嘴里还需要说着“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演出过程中谢绝拍照”“请对号入座”等引导语。

  事实上,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在前期策划和实际统筹中,都非常注重学生专业与实习岗位的匹配度,同时充分考虑结合他们的国际化背景。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港澳大学生们更好地在实习岗位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文博机构与各位同学对接起来更顺畅。

  “当我知道可以在中国交响乐团实习时,实在是惊喜万分,因为我是音乐系的学生,也十分喜爱交响乐,而中国交响乐团更是代表国家首屈一指的乐团,这个实习机会真的是千载难逢!”香港浸会大学吴颂恒激动地说。不过他的实习工作不是表演,而是参与筹划演出。比如一场外事演出前,吴颂恒要整理编制一份舞台座位表交给国外乐团,其中乐器的排位、声部人数一定要百分百准确,最后还要经过指挥、团内舞台经理等多重检查才能完成。他也没想到,一份窗体竟然包含这么繁复的程序。

  “他的话语中有严厉,亦有一份亲切感”

  通常,在港澳大学生们实习上岗前,各文博机构都会安排一至两天的培训,各部门的负责老师也会在工作中对同学们进行一对一的耐心指导,在生活上也常常嘘寒问暖,这让大家倍感暖心。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系的孙慧芹,被安排在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中文图书数据组,负责民国书籍的扫码著录。“老师们都很友好亲切。由于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工作,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即使老师正忙着手头上的工作,也会第一时间停下来解决我的疑难。” 她说,老师们也乐意介绍北京好去处,帮忙规划行程,鼓励她多去逛逛北京、了解北京。

  同在国家图书馆实习的岭南大学历史系同学张智勇,认为实习经历使自己对图书馆的工作和架构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和认识。他所在社会教育部摄影组的老师,毫不吝啬地传授了他种种有关图书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如拍摄图书、摄制宣传影片、筹备讲座等等。

  当中央交响乐团副团长来看望实习同学时,吴颂恒见他气场十足,起初甚至有一点点害怕,但聊了一会儿后发现副团长其实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叔叔。“副团长有问我们‘在北京生活习惯了吗?吃的会不会跟香港区别很大,吃不惯?…’”吴颂恒说,“他的话语中有严厉,亦有一份亲切感。”

  “老师们会特意安排我们去看演出。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已经看了三场音乐会了。”在北京音乐厅实习的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系陈曦,没想到上班最开心的是有机会可以免费听到想听的音乐会。她说,老师们还会亲切地向她讲解音乐会的性质,令她对音乐厅的运作和音乐会的不同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的日子犹如幻梦般美好”

  除了在工作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外,对这些青春少年们来说,更难以忘怀的是老北京胡同里的蝉鸣、单位可口的饭菜和牛街“奇怪”的小吃,是闲暇时不经意间感受到的美,是每天穿越京城车水马龙感受到的快,是祖国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若烈日当空,她便‘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若梅梅小雨,她便是韩愈诗里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故宫博物院实习的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系吴美仪也曾以游客身份进过紫禁城,只知道那道厚厚的城门背后凝聚了明清两代的沧桑巨变。“游客来故宫是看建筑、看文物、看历史。但在这里工作的人,看的是院子里的小花猫、熟透了掉在草地的桃子、正午时分映在地上的树叶剪影……这一切都不是以一个匆忙的游客的心能够感受到的,而是需要一天一天地重复、把故宫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察觉到的。”

  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王雯洁看来,故宫出版社实习的日子犹如幻梦般美好,几乎有些失真。一有闲暇,她就会抓紧机会,在宫里左右穿梭,逛不同的有趣展览,看种种珍贵文物。隔着玻璃望着琉璃珠玉,望着桌椅匾额,她觉得那种感觉总是很奇妙。

  在整个实践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精心安排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观看中幡表演、传统古彩戏法,体验制作老北京捏面人,在梅兰芳大剧院欣赏打击乐音乐会等。

  此外,同学们自己也会充分利用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游历北京城:用脚步丈量天安门广场,搭黄包车串串什剎海胡同,逛一逛光怪陆离的三里屯,或是在书店里翻一翻内地的畅销书……

  岭南大学翻译系的张凯柔赞叹,内地的电子化发展比香港做得更好,衣、食、住、行等日常琐碎事电子系统全都能照顾妥当,和组员外出时能使用电子货币包支付所有消费,下班后感到疲惫不堪时还能用手机应用程序点外卖,这些都是她在香港从未感受过的便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公室、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青年工作部、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香港青年联会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促进港澳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和祖国国情的认知了解。

  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4届,共组织了千余名港澳优秀青年学子到北京、上海的知名博物馆、剧院剧场、文化企业等开展工作实习和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了港澳青年了解祖国、开拓视野、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2015年,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了解祖国的文化历史、认知国家的发展现状、感受同宗同源的民族情、体会血液中流动的中华魂,是每个青年人成长的基础,也是贡献社会、创造生活的源泉。他希望港澳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当今社会的蓬勃发展有进一步了解,成为内地与港澳的文化大使;也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实习,帮助同学们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为香港、澳门的建设者,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承办方负责人——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杨青向记者介绍道,十多年来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每年参与的港澳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加入这支队伍的文博机构数量也逐渐增多、类型愈发丰富,活动对港澳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今年,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还以实习单位的身份接收了三名港澳大学生。杨青说:“接触下来觉得港澳学生思维活跃,工作独立性挺强。他们不仅能够很快适应各自的实习岗位,还能够对这些工作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我相信这些经历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来自澳门的郑敏坤是文化实践团中为数不多在北京上学的成员,今年即将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她深刻感到,促进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正式走进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十分重要;新一代青年肩负着发展国家和特区的重责,应当不懈努力,学有所用,为国家和特区发展贡献力量。

  对每一位参与文化实践活动的港澳大学生来说,他们所完成的每一项工作既是未知新奇的,又是充满挑战的。虽然初来之时会感到些许陌生,过程中会经历小小挫折,但坚持下来后,他们无不感到珍贵且充实。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实践的收获带到未来的学业和工作中,看到祖国的强盛和内地无限的发展机遇,也会更多考虑在内地择业、融入国家发展。

学生们体验老北京非遗技艺(刘路 摄)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8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