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佣的星期天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9-02-11

  农历大年初六恰好是星期天,不仅香港市民继续享受春节气氛,大多数外籍家庭佣工也迎来忙碌间隙放松的一天。

  星期天是香港大多数外佣每周一次的休息日。公园、人行道、天桥随处可见这些被香港人称为“工人姐姐”的女佣。她们席地而坐,与同乡聚会。

  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外佣约有38万人,占香港劳动人口近一成,其中菲律宾籍和印度尼西亚籍最多。

  随便挑一个星期天,经糖街走到维多利亚公园,一路上闻到路边印尼风味餐馆的食物香味,听到印尼佣用家乡话交谈,看到的则尽是因她们而衍生出的生意:找换店里她们进进出出往家中汇款,街角里快递员忙着帮她们打包要寄回去的生活用品,公园一角几个出租服饰拍照的摊位老板用印尼语招徕顾客,小贩穿梭其间兜售服装、化妆品、自拍杆等小商品。

  维多利亚公园周边人行道上,外佣们把纸板或塑料布铺在地上,围坐着分享家乡食物,也分享生活和工作的甘苦。她们平日里在雇主家承担照顾老人或小孩的工作,通常都是素颜,但到星期天聚会时,常常精心打扮一番,艳丽妆容配上特色服饰,仿佛过节一般。

  坐在街头闲聊并不是外佣星期天活动的全部,海滩烧烤场、主题公园、图书馆等地也时常见到她们的身影。还有不少外佣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组成团体,每逢星期天组织唱歌跳舞、武术练习等活动,丰富生活。

  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就是多个印尼佣团体每周开展活动的地方。记者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路过这里,恰巧遇上约10个印尼佣团体相约“汇演”。她们用细绳在花花绿绿数十个帐篷间圈出一片空地,表演的节目既有印尼特色舞蹈、传统武术,也有现代舞、跆拳道,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好不热闹。

  其中一个团体的成员伊娃指着场上正在跳印尼特色骑马舞的舞者告诉记者:“这是一场生日派对。她们的团体成立五周年,邀请我们来一起表演。”

  伊娃的团体表演的是印尼传统武术。教练之一、负责在表演时喊口令的努基说,“据我所知,像我们这样的印尼佣团体,在香港有数十个。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哪个团体,在香港传承和发扬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久前还应邀在伊利沙伯体育馆参加武术汇演并获奖。”

  伊娃、努基和她们的同伴大多会说广东话,不少还因曾在新加坡、台湾等地工作而掌握英语或普通话。曾在其他国家工作4年的西蒂说,香港对外佣的薪酬更高,行业规管和权益保护等方面也更为规范。“在香港,外佣每周一次的休息日是有法例保障的。”

  香港引进外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香港经济起飞,大量女性步入职场,“双职工”家庭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激增,菲佣开始进入香港家庭。后来,印尼、泰国等地的外佣也引入香港,香港的外佣市场逐渐多元化。

  数十年来,香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外佣行业规管和权益保障制度。在香港劳工法例下,外佣与本地雇员享有同样权益,包括每周休息日、法定假日、带薪年假、生育保障、疾病津贴、长期服务金及遣散费等。此外,特区政府为聘用外佣制订了“标准雇佣合约”,规定外佣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雇主为外佣提供免费膳食或膳食津贴、免费医疗、免费住宿及往来原居地的旅费等。

  香港特区立法会2017年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外佣有助本地女性投身劳动市场,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作出宝贵贡献,已经成为香港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外佣对香港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也获得不少香港市民认同。不时有雇主在网络论坛或社交网站上表示,外佣背井离乡,为香港家庭服务,值得尊重。今年春节还有一名雇主发帖介绍,看到“工人姐姐”手机坏了,雇主一家买了新手机给她惊喜,对她数年来的悉心照顾表示感谢。

  正是出于这份认同,对于每到星期天随处可见的外佣街头聚会,香港市民大多会视之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碰上外佣唱歌跳舞,还可能被她们的笑容感染,驻足欣赏一阵。

  香港的完善保障和多元包容吸引着外佣,目前在港外佣的数量比20年前增加超过一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香港未来对外佣的需求预计进一步增加。

  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不久前在网志中指出,在港外佣未来30年间可能增至60万人,占香港劳动人口一成半以上。面对未来的劳动力短缺,“外佣不仅是重要的劳动人口补充来源,更是释放本地家庭劳动力的重要支柱”。(记者 郜婕)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5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