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 页
机构概况
重要新闻
两地交流
经贸往来
粤港合作
涉台事务
青年学生之友
认识祖国
法律法规
服务指南
历史资料
首页 >> 历史资料 >> 高祀仁

——高祀仁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
日期:2006-03-05

  我完全赞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精神,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体现了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这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振奋人心的纲要,是一个顺应时代要求、反映国家意志、体现人民意愿的纲要,是指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过去五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36倍,进出口总额增长近2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回首“十五”,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一五”,我们对实现《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充满信心。

  《纲要》重申要继续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特别是对支持香港保持三个中心的地位和加大两地合作的力度做了比以往更充分的阐述,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以及香港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纲要》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充分考虑了香港因素。作为一个指导今后5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给香港也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

  《纲要》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路和治国方略,是对今后五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面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纲要》强调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模式,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强调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强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等。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已经日益深入人心,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已经陆续展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这将是“十一五”期间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制度框架的最大变化。

  在“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成为共识之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答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对香港而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的理念,不仅对香港更好地参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香港谋划自身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一方面,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全面、充分地认识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对香港背靠祖国谋求更大发展至关重要。香港企业今后在内地开展各项活动,都应积极适应国家发展模式的变化,在领域选择、技术确定、运作方式上做出主动调整。另一方面,用科学发展理念作指导,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济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系统、深入地思考香港的战略定位、未来走向,明确长远及阶段性目标,这对于开拓思路、形成合力,顺利实现经济转型,谋求更好发展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大众福祉具有现实意义。

  启示之二:坚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

  《纲要》把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把“社会建设”单独成篇,提出了许多具体指标,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任务。《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健全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积极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纲要》强调“十一五”期间和谐社会建设要取得新进步,充分表明了全体人民共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香港是多元社会,又处在经济转型和政制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也相当繁重。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是香港社会的主流共识,各阶层、各界别、各政治团体都应以香港的整体利益为重,减少争拗,凝聚共识,共同为构建一个繁荣香港、和谐香港献计出力。一是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经济,努力把“蛋糕”做大,通过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并在保持高效率的基础上,使经济发展成果尽快惠及普罗大众。二是要切实维护好香港赖以生存的营商环境和法制精神,维护公平竞争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三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提倡求同存异、包容共济,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共同把香港建设成一个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启示之三:抓住“十一五”建设提供的机遇和空间实现互利双赢

  《纲要》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在增长速度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在产业发展上,把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在区域发展上,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若干新城市群;在改革开放上,提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这些都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孕育着无限商机,为各种投资创造了更多机遇,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香港与内地的发展紧密相连。“十一五”时期,随着上述部署的实施,中央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这些领域的建设。香港可以充分发挥国际网络发达、管理手段先进、专业人才汇聚等优势,积极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建设之中,在国家“十一五”整体发展布局中寻找新的定位,实现新的互动,开拓新的市场,更好地服务于迅速崛起的内地经济。同时借内地产业提升等契机,开拓高增值的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自身发展。

  启示之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纲要》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在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实现重点突破。这是中央在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济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发展低端产品的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支撑我国未来的发展,经济增长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从更深层次意义上理解,自主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乃至制度创新,而且还蕴含着关系发展成败、民族兴衰的创新精神。

  香港同胞富有自主创新的传统,这是香港创造世界经济奇迹,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一跃成为璀璨的东方明珠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目前香港经济中的种种问题,还有赖于香港同胞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千方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区政府在几年前已明确提出发展创意经济、提供高增值服务的目标,并做了许多努力。今后香港社会应更加注重创新机制的完善,更加关注创造型专才的培养和引进,使香港真正成为一个“创新之都”。应继续扩大两地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包括鼓励在港科学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建立多种形式的科研和产业化基地,通过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互补,促进两地共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依靠科技与创新提升金融、物流、旅游、工商支持服务等支柱产业素质,培育高科技、高增值产业,提高经济总量中“知识经济”的含量,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启示之五: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是香港与内地的共同任务

  《纲要》提出要加强和推动内地同香港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内地与香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旅游、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纲要》对支持香港保持三个中心的地位和加大两地合作力度的阐述与以往相比更充分、更全面、更具导向性。这充分表明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巩固香港三个中心的地位,不仅关系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对国家的整体发展也至关重要,是两地共同的任务。

  作为内地最重要的对外窗口和桥梁,香港在长期对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随着内地的全面开放尤其是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香港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香港社会对未来三个中心地位的担忧也明显增加。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忽略了一些积极因素。一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态度非常坚决,“十一五”规划纲要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二是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三是“一国两制”给香港带来的政策优势日益显现出来,CEPA实施、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开放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等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对保持香港三个中心的地位要有坚定的信心,配合国家发展大局找准定位,加强两地合作,真正将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有关政策优势转化为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使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以上五点启示是我对《纲要》的粗浅解读,以及联系香港实际的初步思考,供大家参考。在此,也希望各位代表充分认识《纲要》对国家和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加强两地合作、充分用好“十一五”提供的新机遇建言献策。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将继续按照中央的授权,切实履行职责,更好地承担起沟通联络的责任,大力促进内地与香港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实现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领导人论香港
习近平会见梁振英2013-03-18
李克强会见梁振英2013-03-18
张德江会见香港经济民生联盟访京团2013-04-27
more...
 
中联办负责人讲话
张晓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2013-03-08
张晓明主任在中联办2013年新春酒会上的致辞2013-02-21
黄兰发出席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会员周年大会2012-09-17
more...
 
 
视频信息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抗震救灾 >>
走进奥运 >>
关注十七大 >>
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 >>
more...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13023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