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文汇报:借鉴大桥制度创新经验 深化拓展湾区协同发展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18-10-29

  港珠澳大桥10月28日迎来开通后的首个周日。截至28日晚8时,经大桥出入境共有67000人次、约2000车次,人流车流逐渐提升,大桥效益正逐步显现。港珠澳大桥在创下桥梁建设多个世界第一的同时,亦探索了“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合作共建共管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的“大桥经验”,如珠澳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三地车辆“一站式”通关模式等创新,对大桥发挥良好效益有很大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创新是重大挑战,大桥的三级治理架构、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多领域协同发展极具启示性,三地未来可借鉴相关经验大胆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拓展湾区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是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是“一国两制”下三地解决法规差异、技术标准对接、建设程序规范等合作问题的“创新桥”。作为我国第一座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跨越粤港澳三地海域的跨境海洋基建工程,大桥独创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一方面是建设合作机制创新。粤港澳三地政府2010年签署协议,承诺共同对港珠澳大桥大型跨境项目的各项事务进行处理,确立了“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项目法人(大桥管理局)”三级治理架构、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创新;在协议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机制。即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争议或分歧,均应通过协商解决;标准“就高不就低”。即大桥建设的每项要求均采用三地当中最高的标准。正是环保上的就最高标准,最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环境“零污染”。

  另一方面是运营合作机制方面。珠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两地一检”通关创新。即“背靠背联合检查”一次查验通关,珠澳旅检楼出境层,只用查一次证件直接过澳门,旅客卫生检疫由出境方负责公共卫生筛查,入境方负责进一步排查处置,并建立双方全面的工作信息交换和通报制度,将传统模式的出入境双方各自分别进行的卫生检疫查验工作,变为双方合作共同实施。三地客货车通关作业模式则创新为“一站式”快速通关,做到车辆在每道卡口的海关验放时间平均在10秒内、从入场到离场一般不超过3分钟。

  港珠澳大桥这些“大桥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9市两特区解决合作发展中的问题极具借鉴价值。以车辆收费为例,港珠澳大桥自动收费做到了内地粤通卡和香港快易通的自动收费,人工收费做到了用信用卡靠近设备,系统即可感应扣除卡里的相应港币、终端收到相应的人民币,此“银联移动支付应用平台”若可扩展至大湾区各类消费场景,无疑将为解决三地融合中关键的支付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如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能在湾区自由流动为最大挑战;三地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三地合作的制度创新尤为关键。事实上,目前湾区合作遇到的通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贸易便利化、科创合作等难题,均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而借鉴推广“大桥经验”,相信是湾区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81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