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电子邮箱
首页我办动态中央声音两地交流青年之友媒体言论香港在线 涉台事务

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记香港海港运输业总工会原副主席邓泽棠先生

2018-01-24 来源: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记香港海港运输业总工会原副主席邓泽棠先生

广联部 张丹丹

 

邓泽棠先生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图片来源:张丹丹提供)

  棠叔去年10月26日走了,享年87岁。得知噩耗,我不敢相信。去年7月我们还见了一面。他看上去有些消瘦,未说患病。万万没有想到病魔竟如此凶险,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夺走了他老人家的生命。告别式于去年11月21、22日举行,我和同事特地申请了因私赴港,一定要好好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看到他消瘦、安详的遗容,我不禁泪水盈眶,往事历历……

  1992年始,广联部承担了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挂钩扶贫的任务,我部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建设了小水电站工程,引进了板栗树种,资助贫困农户,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致富能力;另一方面与香港各界社团、人士沟通联络,穿针引线,引荐他们到阳山参与扶贫和希望工程,协助落实相关事宜。当年我所在的办公室承担了扶贫联络的具体工作,我因此与棠叔等一批爱国爱港人士相识结缘,并随部领导多次陪同他们到访阳山。

  在中联办各部门、香港工联会的大力支持下,工联会各属会等爱国社团和人士积极参与到阳山扶贫,他们在阳山新建、扩建希望小学20余间,资助贫困学生数百名,累计捐资一千多万元。其中,海港运输业总工会及属会在大崀镇累计捐款建校300多万元,资助贫困小学生269人、大中专及大学贫困生24人,助学资金共41万元。其中棠叔个人就资助贫困学生10人,捐助金额20多万元。

  时任海港运输业总工会副主席的棠叔,是1995年4月首次在我部人员陪同下和20多位工会会员到访大崀的。他们实地看到原东风小学校舍破旧、镇政府资金匮乏、不少贫困家庭子女面临辍学等情况,深为感触同情,表示回港后将发动会员、家属及友好人士捐资兴建新校舍。从此,几十元、数百元、数千元、上万元,涓涓细流在香江汇聚成了爱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并滋润了阳山大崀这块贫瘠的土地。从此,棠叔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捐资助学的路程,并坚守了20多年。即使我部1999年与阳山已扶贫脱钩,阳山后来也摘除贫困帽子,棠叔依然每年数次奔走在阳山的山道上,建校初期每年从香港往返阳山多达十几次,20多年共到访阳山百余次。那时的交通远没有现在便捷,仅单程就需9个多小时,棠叔已年过六旬,体力不如年轻人,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他不辞辛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播种爱心和希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动并影响了众多的工友和年轻人。

  棠叔不仅注重改善学校的硬件和环境,还特别尊重、爱护教师。每年圣诞节,他都会和同事带上会员和自己捐助的奖金、衣物等去看望教师,为教师购买自行车、电风扇、投影仪等生活、教学用品,资助贫困教师的子女上学读书。对贫困学生,他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爱心,不仅是生活上资助,更关心他们的品德、学业和健康成长,逢年过节常到阳山看望他们,或约在深圳、广州见面,鼓励他们好学上进。他充分信任镇政府和学校的管理,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请扶贫干部协助督促用好每一笔捐款,不走样,不拖延。他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教育了我们和大崀镇的基层干部。

  大崀乡亲和学校师生深知,棠叔等大多数香港爱心人士也是工薪阶层,这些捐资都是平日节衣缩食一点一点省下来的。但支持祖国的扶贫事业、希望工程,他们却毫不犹豫,慷慨解囊。这一次次的到访,一笔笔的捐款,都被老校长记录整理了下来,印成了一本纪实录。它不仅仅是海港工会及各属会和棠叔等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真实记录,也是学校师生和大崀乡亲的感恩纪实,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学生与后代永远铭记感怀香港同胞爱国情怀的宝贵教材。祖国和阳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诚如大崀镇人民政府的唁函所说:“他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山区贫困面貌的改变,为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棠叔生前曾被选为广东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获评清远市荣誉市民,他当之无愧!

  棠叔,您的品德和精神长存,我们永远怀念您!

  •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联系我们 | 重要声明 | 电脑版
    ')
01002041025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988181